1979年第一位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火爆全球,如今怎样了
  • 首页
  • 亚美AM8开户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亚美AM8开户 > 新闻动态 > 1979年第一位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火爆全球,如今怎样了

    1979年第一位在长城喝可乐的中国男孩,照片火爆全球,如今怎样了

    发布日期:2025-01-23 05:37    点击次数:158

    自相机发明以来,人们往往会用一张照片纪录历史、见证时代的变迁。

    如香港回归祖国时英国国旗落下,中国国旗升起的照片,见证的是中国被殖民历史的结束,一国两制制度的开始。

    这样的照片使人们记住了时代改变的痕迹,让人们知道这样的历史真实发生过, 提醒人们铭记历史。

    而在1979年,有这样一张在长城上喝可乐的男孩的照片,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就火遍全球。世界各大报刊争相在头条报道,一时间,全世界的人们都想知道照片中的男孩是谁。

    这张照片有什么特殊含义,值得如此多的报纸争相报道呢?

    如今四十余年过去了,多少人的记忆中还有照片中的这位男孩呢?这个如今已经是中年人的男孩过得怎么样呢?

    见证更替

    展开剩余91%

    可口可乐回归中国市场的故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而一位男孩在某一特殊的时间及特殊的地点成为了这一缩影的表现形式。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开始了正常的交流往来,此时可口可乐才与中粮集团达成协议,数万箱可乐正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3月,第一批美国人来到了中国旅游,其中一名游客是美国著名摄影师詹姆斯。他来到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目的是拍摄中国的雄伟奇迹,回国登报,使得更多美国人认识中国。

    在来到中国前,詹姆斯在行李箱中塞了几听尚未在中国流通的可口可乐,这也是他喜欢的饮料。同一时间,还有一位8岁的小男孩叫黑建涛,他和家人们一起来到长城游玩。

    詹姆斯见识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手中的相机不断地拍摄长城的风光,很快用完了一卷胶片。

    于是他便坐在长城上休息,并从包里拿出了一听可口可乐,喝了起来。

    当时的中国很少有外国人来,大多数人从未见过外国人,黑建涛看到了这位长相奇特的外国友人和他手中的可口可乐。

    黑建涛拘谨地看着詹姆斯,但眼睛又不离他手中的可乐,这一幕让詹姆斯感觉十分搞笑。

    不过他很快明白了这个孩子对自己手中的饮料很感兴趣,詹姆斯看着这位中国小男孩穿着绿色上衣,长相十分可爱。

    詹姆斯突发奇想,他让随行翻译告诉小男孩的父亲,问他是否能给孩子拍几张照片,父亲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

    于是詹姆斯递给了小男孩一听可乐,并细心地在可乐上插了一根吸管。黑建涛便一手举着可乐,就着吸管喝,一手插进了裤子的口袋中。

    一张由男孩、可乐、长城结合而成的的照片诞生了。

    临走时,詹姆斯给了黑建涛一枚硬币,表示对他的感谢。回到美国后,詹姆斯翻看着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找到了那张小男孩的照片。

    他将这张照片发到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为其取名为《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

    照片一经刊登,便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认为这张照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中长城代表中国的过去,可口可乐则代表未来,而孩子是新旧时代交替的连接者。一时间,这张照片频繁出现于西方世界的报纸头条上,人们纷纷认为中国新的时代到来了,这其实也展现出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从改革说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正式与国际接轨。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实行市场经济,引进了大批外资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乏可口可乐、松下电器、波音飞机等享誉世界的国际大牌。

    1978年,松下电器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为中国刚刚苏醒的市场经济打入了一针强心剂,也为其他畏缩外国企业提供了范例。在这之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出访日本,他率领团队参观了日本现代化生产的样貌。

    而他参观的企业,正是当时世界一流品牌的松下电器,他要从中吸取管理现代工厂的经验,并从日本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资料。

    对于这位贵客的拜访,已经83岁高龄,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冒着细雨迎接来自中国的领导人,两个老人一同参观了松下的工厂。

    这次参观结束后,松下电器便远渡重洋,开始在中国进行设厂投资。

    在松下入华前,并没有多少企业愿意进入中国市场,大多数企业对中国市场缺乏信心。

    机会从来都只宠幸勇于尝试的人,那些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可口可乐正是其中一家,作为软饮巨头,可口可乐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在中国市场中东征西讨。

    它收购并雪藏了大量中国民族饮料企业,很多企业经不住可口可乐高价收购的诱惑,其中就有在世纪初家喻户晓得非常可乐。

    起初,这些企业天真地以为可口可乐收购他们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被收购的代价竟是从此在世界上销声匿迹。

    可口可乐在这场漫长的收购战中占领了中国饮料的大壁江山,仅有一些坚持自主的企业存活了下来,而可口可乐早已成为了国内第一大饮料企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在中国上海成立了瓶装厂,开始在中国售卖可乐。起初,可口可乐的名字叫“蝌蚪啃蜡”,这一直译过来的名字显然得不到中国人民的青睐。

    人们对这样奇怪的名字和特殊的口感并不买账,可口可乐因为名字问题,在中国碰了一鼻子灰。

    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发布了350英镑的悬赏,向全球征集其在中国的译名。最终,这个赏金由旅英学者蒋彝获得,他的翻译正是“可口可乐”。

    因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中文译名以及独特的口感,可口可乐从此在中国市场兴起,成为了国人最喜欢的饮料之一。

    直到1948年,因为拥有中国庞大的消费人群,上海的瓶装厂甚至成为了除美国本土外世界第一大可口可乐瓶装厂。

    在中国的二十年里,可口可乐在华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它不仅在上海和天津率先建厂,之后更是在青岛和广州同样建了巨大的瓶装厂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口可乐等国际品牌在中国销声匿迹,自此,这些品牌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消失了近30年。

    在这期间,可口可乐的商业版图扩大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靠可乐,它成为了风靡世界的饮料公司。

    但可口可乐在中国消失的时间里,并没有忘记自己30年代在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它静静地潜伏在中国旁边,蓄势待发。

    重返中国

    1976年,已经闻到中国改革开放气息的可口可乐总裁马丁找上了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商务秘书的佟志广,提出了在中国销售可口可乐,并在中国大陆建设灌装厂的请求。

    但改革开放局势尚未明朗,佟志广对马丁的回复也只能是“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

    但马丁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更加积极地拜访中国官员,为联络处送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免费可乐,并邀请中国驻美官员参观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总部。

    在1976至1979年间,马丁多次找到联络处官员,提出可口可乐重返中国的愿望。

    1978年,在国内局势、中美局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中粮集团主动找上了可口可乐,商讨使其重返中国。最后在几轮谈判下,可口可乐与中粮集团于北京饭店签订了协议,成为了第一批入华的品牌。

    协议中声明,自1979年1月1日起,可口可乐需向中国主要城市以及部分游览景区提供制罐、装罐、装瓶等设备,并在中国多地开设灌装厂。

    这样的协议正中马丁下怀,他迫不及待地与中国各城市经销点签下订单,并开始在中国进行工厂选址。

    可口可乐在中国

    可口可乐起初想在三十年代上海灌装厂的原址上重新搭建厂房,但遭到了上海方面的反对,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只得将第一座厂房建在了北京五里店。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可口可乐在华投资11亿美元,共建设厂房42座,而其利润早已达到每年百亿人民币以上。

    可口可乐一直以来的死对头百事可乐则是在1981年才进入中国市场,这短短三年时间的差距足以使可口可乐在华组建好完整的经销网和数家厂房。

    在这期间,可口可乐大肆投放广告,养成了一批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

    如今,人们在谈起可乐时,一部分人会在前面加可口二字,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华不断营销的成果。

    早入华三年使得可口可乐占尽了优势,使得中国在短短40年内成为了其在世界上第三大可乐市场,并且使可乐成为了如今“宅文化”的代名词。

    百事可乐虽然追赶势头强劲,但它仍不能超越可口可乐,只得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

    当年的男孩

    到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男孩已经变成了如今的中年人。照片的主人公黑建涛长大后成为了一家投资公司的CEO。同时,他也担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高尔夫球项目的解说嘉宾。

    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特意邀请了黑建涛参加各种活动,以他的话来说,黑建涛的照片是可口可乐在新中国的第一则广告,具有非凡的意义。

    之后的岁月,仍会有具有时代意义的照片出现,它们其中的内容可能会很平凡,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历史存在的证据。

    发布于:天津市

    Powered by 亚美AM8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